《將進酒》教學反思
學生都愛讀李白的詩,而且覺得讀起來很過癮。李白詩歌的灑脫豪放就像青春對禁忌的叛逆讓人快意,究其深一層次的原因,李白的詩歌里是有一種生命的狀態(tài)的。這是我們年輕時最渴望達到的,不是倫理,不是愛情,不是法律,不是道德,是一個生命對完成生命過程的渴望。在教學時不應(yīng)僅局限于他的風格、性格的度量,滿足于主題的探討,更應(yīng)在生命追求上多一些探討。
反思本節(jié)課的教學,有得有失,其中一些重要的思路一定會給我的教學帶來更多的思考。
一、“人文之本”——古詩詞的歸宿
詩詞體現(xiàn)著很多文化價值,它可以內(nèi)化為“素養(yǎng)”的積淀。教師更應(yīng)引導學生關(guān)注社會、關(guān)注生活、關(guān)注自然、關(guān)注自身道德的完善。在設(shè)計教學時,我特別在以下幾方面做了強化和引導。
1. 梳理情感的發(fā)展脈絡(luò),窺探詩人的詩興與性靈
李白的詩往往有點不遵守人間規(guī)則,難怪所有評論李白詩的人,到最后都說“瞬息千里若有神助”。所以,李白的詩難工摹,最不可學。他的情感可以隨時隨地的轉(zhuǎn),他的詩興可以隨時隨處的燃。這首詩除讓我們看到狂放憤激外,還讓我們看到華麗背后的愁。此處,恰恰是可以輻射的地方。我總結(jié)提問道:我們在李白的很多詩中都看到了他的自負、孤獨,即使常常面對最豪華的物質(zhì)。但我們也很少會看見他悲哀愁苦到底,他總會給生命一個巨大的希望。本詩是如何體現(xiàn)的?學生通過對其他詩作的回顧,看到了他精神世界里自信等一些積極的東西。
2. 哲學性的思考詩情,探討生命存在的意義
人往往在凝視時間時,才容易對生命進行領(lǐng)悟。李白也感受到了時間的壓迫性,看到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。在“將進酒,杯莫?!钡暮里嬛校覀兎路鹂吹搅怂麡O其顯露的享樂主義傾向。但如果僅僅停留在這樣的歸結(jié)里,那么我們對于人性的理解就多了些武斷。所以我讓學生結(jié)合古今認識和個人經(jīng)驗來談我們對生命的選擇和擔待。課堂上學生的確觸思如泉涌,曹操、蘇軾、辛棄疾、晏殊等人成了學生熱議的對象。在人物、詩詞的品評中,學生對生命的看待也多了一些選擇。
但是反觀教學,我引導學生在人文性的解讀探討中,還是有很多的不足。主要表現(xiàn)為簡單的問題重復(fù)化,深入的問題單薄化。引用蔣勛老師的話說“單純在文學上努力是不夠的,還要關(guān)注文化,只有整個文化格局發(fā)展到一定程度,文學才能應(yīng)運而生。我們一直在做文藝,其實是沒用的。因為大的文化框架不完整,文學會無所依附?!?,那么我想教師在教學時多一些對文化的憂患意識,多一些對格局的關(guān)注,始終是大有裨益的。在豐富學生認知的同時,還能夠建構(gòu)起學生的思維框架,何樂而不為呢。
二、“反復(fù)吟詠”——古詩的立足點
這首詩本就是可以在生活中大聲唱出來的,它又是首富有濃郁生活氣息的勸酒歌,所以在設(shè)計時,我試圖在民間化、民俗味的氛圍營造中,讓學生帶著生活體驗走進詩歌的學習。課堂上學生的興趣馬上被激發(fā)起來,參與到了行酒令唱酒歌的活動中。
在品讀的過程中,還是有太多遺憾的。為了課程目標的順利完成,為了學生的遷移思考多些體現(xiàn),我剝奪了學生的大量誦讀時間,因此誦讀只流于形式,無法貫穿始終。
三、“定位不等于定向”——詩無達詁
上完這節(jié)課,總覺得欠缺一些東西的植入。在和組內(nèi)老師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后,我也做了深入的整理和反思,我認為是少了一些詩人個體差異性的比較。在我們的文學中,激情常常被壓抑,會以比較含蓄的方法處理,而李白是唯一能把激情釋放出來的人。我們總會把李白創(chuàng)造出的風格迥異的詩歌形式歸結(jié)為他的情感飽滿、洋溢到形式無法容納,所以有了這樣浪漫而不拘泥的表達。因而,也就完全認為是他灑脫狂放的個性使然。那么,若要論及個性,他的個性可不是這一兩個詞語能概括的。所以,在教學時應(yīng)在詩人不同詩歌的比較中扭轉(zhuǎn)對詩人的定向認識,豐富對詩人、時代的多元化看待。比如在《月下獨酌》中,我們可以看到李白驕傲到喝酒只跟月亮喝,他的孤獨在和宇宙的對話中消解了?!妒竦离y》簡直將浪漫詩發(fā)揮到了極致,他不是在寫文字,他會把我們帶到視覺和聽覺的震蕩中。寫《將進酒》的李白豪邁粗獷,而寫《長干行》的李白卻成了一個哀怨的女子。所以他生命的豐富性就在于他能夠多樣的轉(zhuǎn)換角色,同時我們也看到了“大唐”的豁達、包容以及時代文化的多樣性。
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漢語詩人是李白,他的詩被翻譯成很多語言,他的創(chuàng)作不僅將漢語詩推到了極致,而且抵達了其他語言系統(tǒng)。他創(chuàng)造了許多我們今天都在用的成語,即使他用到了典故,我們依然能夠讀的明白曉暢。因此,激發(fā)引導學生讀李白的不同類型的詩作,也應(yīng)是我們教學的波及點。
當然,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(shù),正因為遺憾,我們才可以有更多的思考和創(chuàng)造。反思是促進教學成效的有力武器,我想,努力思索如何在教學實踐中體現(xiàn)“得法于課內(nèi),得益于課外”才是師生共同的追求。